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6 04:22:13
1. 语法结构分析
句子:“好汉英雄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义和勇气永远值得我们追求。”
- 主语:“好汉英雄的故事”
- 谓语:“告诉我们”
- 宾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义和勇气永远值得我们追求”
这是一个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主句是“好汉英雄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句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义和勇气永远值得我们追求”。从句使用了条件状语从句的结构,即“无论...如何...”。
2. 词汇学*
- 好汉英雄:指勇敢、正义的人物,通常在历史或传说中出现。
- 故事:叙述的**或情节。
- 告诉:传达信息或知识。
- 无论: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
- 时代: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 变迁:变化和转移。
- 正义:公正和公平。
- 勇气:面对困难时的勇敢。
- 永远:表示时间上的无限延续。
- 值得:有价值或意义。
- 追求:努力寻找或实现。
3. 语境理解
这句话强调了正义和勇气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价值观。它可能在教育、历史或道德讨论的语境中出现,旨在激励人们坚持这些价值观。
4. 语用学研究
这句话可能在正式的演讲、教育材料或公共宣传中使用,以传达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它的语气是鼓励和肯定的,旨在激发听众的共鸣和行动。
5. 书写与表达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 “正义和勇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永恒价值。”
- “在任何时代,好汉英雄的故事都提醒我们,正义和勇气是不可或缺的。”
. 文化与俗
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正义和勇气的重视。在**历史和文学中,有许多关于好汉英雄的故事,如《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他们体现了这些价值观。
7. 英/日/德文翻译
英文翻译:“The stories of heroes and good men tell us that, no matter how times change, justice and courage are always worth pursuing.”
日文翻译:「英雄や義侠の物語は、時代がどう変わろうとも、正義と勇気は常に追求すべき価値であることを教えている。」
德文翻译:“Die Geschichten von Helden und guten Männern lehren uns, dass Gerechtigkeit und Mut immer noch die Werte sind, die wir verfolgen sollten, egal wie sich die Zeiten ändern.”
翻译解读
- 英文:使用了“worth pursuing”来表达“值得追求”的意思,保持了原句的肯定语气。
- 日文:使用了「常に追求すべき価値である」来表达“永远值得我们追求”的意思,强调了这些价值观的永恒性。
- 德文:使用了“immer noch die Werte sind, die wir verfolgen sollten”来表达“永远值得我们追求”的意思,强调了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这句话可能在讨论历史、道德或教育话题时出现,强调正义和勇气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价值观。它可能在正式的演讲、教育材料或公共宣传中使用,以传达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1. 【值得】 认为有价值;合算值得重视|代价太大,不值得。
3. 【变迁】 (情况或阶段)变化转移:陵谷~|人事~|时代~。
4. 【告诉】 受害人向法院告发~到法院。
5. 【好汉英雄】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6. 【如何】 代词。怎么;怎样夜如何其?夜未央; 奈何;怎么办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7. 【我们】 代词。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
8. 【故事】 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虚应~丨奉行~(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
9. 【无论】 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任务怎么艰巨,也要把它完成|~他说的对不对,总应该让人把话说完。
10. 【时代】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或时期原始时代|社会主义时代; 个人生命的某个时期儿童时代|青年时代; 美国新闻周刊。1923年创刊。以报道国际、国内新闻为主,并大量使用图片。有国内版和国外版。国内版在纽约出版。国外版分大西洋、亚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等版。各版内容基本相同。
11. 【正义】 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客观标准。
12. 【永远】 长远;永久; 一直;从来; 晋代隐居于庐山的两个高僧惠永与惠远的并称。
13. 【追求】 竭力寻找或探索追求真理|追求名利地位|他一生都在追求着光明; 特指向异性求爱他狂热地追求这位姑娘; 长篇小说。茅盾作。1928年发表。大革命失败后,章秋柳、史循、张曼青、王仲昭等几个青年知识分子愤世嫉俗,又悲观失望。有的虽不甘沉沦,想有所追求,但在社会的压迫下终遭失败,不能幸免消沉和堕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