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历史上有多次农民揭竿四起,反抗暴政。
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2 06:52:18
1. 语法结构分析
句子:“历史上有多次农民揭竿四起,反抗暴政。”
- 主语:“历史上有多次农民揭竿四起”
- 谓语:“反抗”
- 宾语:“暴政”
时态:一般现在时,表示历史事实。 语态:主动语态。 句型:陈述句。
2. 词汇学*
- 历史:指过去的**和时代。
- 多次:表示不止一次。
-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 揭竿四起:比喻农民起义。
- 反抗:反对并抵抗。
- 暴政:残暴的政治统治。
同义词:
- 揭竿四起:起义、造反
- 暴政:苛政、专制
反义词:
- 暴政:仁政、民主
3. 语境理解
句子描述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反抗暴政的普遍现象。这种表述强调了农民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他们对不公正统治的反抗。
4. 语用学研究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常用于讨论历史、政治话题或社会问题。它传达了对历史的批判性思考和对正义的追求。
5. 书写与表达
不同句式表达:
- “在历史上,农民曾多次起义,以反抗暴政。”
- “暴政之下,历史上的农民多次揭竿而起,进行反抗。”
. 文化与俗
文化意义:
- “揭竿四起”源自**古代农民起义的典故,如陈胜吴广起义。
- “暴政”在**历史上常与专制统治联系在一起。
相关成语:
- “揭竿而起”:比喻人民起义。
7. 英/日/德文翻译
英文翻译:
- “Throughout history, there have been multiple instances of peasants rising up to resist tyranny.”
重点单词:
- history:历史
- multiple:多次的
- peasants:农民
- rising up:揭竿四起
- resist:反抗
- tyranny:暴政
翻译解读:
- 英文翻译保留了原句的历史性和反抗的主题。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 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这句话强调了农民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对不公正统治的反抗。
相关成语
1. 【揭竿四起】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相关词